观榜样事迹 向榜样学习
——《榜样4》观后感
文 2018级药学班 熊慧美
2019年10月21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八点档首播,录制地点是1921年中国上海党的一大会址。犹记得党校培训时肖老师讲述党的历史时提到:当年这里仅13名党员代表,会议中险遭逮捕,最终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才完成这次会议。至今,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8周年,全中国共有9000多万名共产党员,正如2016年《榜样》首播时片头所说的“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从2016年榜样开始播出,此后一年一部,到如今的《榜样4》,这四年里,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是他们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引领着我们前进,从2016年的老兵秦华礼到2019年的老英雄张富清,从2016年19岁离家去山里教书的支月英到2019年22岁选择成为一名抽粪女工的李萌,虽说时代变迁,但她们的本质从未改变,他们无愧于榜样之名,更是这个时代的楷模。
《榜样4》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持人说:“走再远的路,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张富清同志做到了,这60多年来,他立下累累战功,退役后仍坚持去往党最需要的地方,他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不来,哪个来呀!”是的,共产党人就是要发扬敢吃苦敢吃亏的精神,正如雷锋同志所说,“我们要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钉在哪里。”
李连成同志做到了,他说: “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只有干事吃亏,干部就要干了给大家看,吃亏就要去带头。”为了村民们能富起来,他几乎散尽家财,但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正如主持人所言: “能吃亏才能晓是非,多吃亏才有人跟随。”
黄文秀同志做到了,以她30岁的花样年华,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她从贫困山区中走出来,最终又回到了山区。她作为支部书记,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学会了当地农民的桂柳语,端起了满是茶渍的搪瓷缸,喝上了略显浑浊的玉米酒,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记挂着村里的沟渠。
唐真亚同志做到了,20年来如一日的邮政工作,使他能宛如一台机器一般运转如飞,而300多万平米的工作面积中,水域占了90%,这无疑加大了他的工作难度,但他丝毫没有放弃,他说: “你要做事,一定要把它做好。”是他硬生生的将邮递之路变成爱心之路。
李萌同志做到了,22岁那年她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抽粪工,一干就是八年,曾经的部队生活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价值观,生在时传祥同志的故乡,使她充分领悟到其“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她说: “在人民需要我时,我要冲在第一线。”
隋耀达同志做到了,他结束了14年的军旅生涯后转业为公务员,却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乡村想办法修路、通电。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乡亲们致富。五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丝毫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从他们身上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除了上述在人民群众中为人民服务的人之外,还有一个基层党组织始终奋战在科技最前沿,那就是嫦娥四号工程组党组织,嫦娥四号工程组的成员几乎都是党员,工作条件艰苦,耗时近四年,所有的关键技术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重大项目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骨干作用,最终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一大进步。第一次月球背面着陆。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剂强心剂,叶培建同志也说到: “中国人一定要走的更远。”
这些共产党员们虽事迹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都存在着相似的精神,踏实肯干,有毅力去坚持在最苦最难的最前沿,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并落实到实践中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和医学生,我将来的工作必然也是到人民群众中去。这些榜样人物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但仍需我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医学院党务工作小组的一员,工作中我应更加细致,考虑问题更加周到,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把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作为药学班的一员,我应积极配合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生活中始终以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他人。
通过此次观看《榜样4》专题节目,我看到了很多优秀党员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我始终坚信:不忘初心跟党走,向那些优秀的党员同志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