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9:30-11:30,武汉文理学院“多元评价驱动,德能并重,聚焦临床-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鉴定会在校912会议室举行。
会议聚焦“多元评价驱动,德能并重,聚焦临床”的人才培养改革成果,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原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学院院长、委员会委员陈建国,武汉大学教授、原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药学系主任、副主任委员汪晖,江汉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委员刘宇炜,同济医院主任护士、原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委员陈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护士、总护士长黄桂玲等多位医学教育与临床护理领域权威专家莅临鉴定,共同为“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的完善与推广把脉定向。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院长艾永循、武汉文理学院教务处处长李耀宗和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院长高伟、副院长王忆娟和陈涛、综合办主任凃君出席会议。医学院护理系副教授、课题负责人曹佑梅负责汇报。

会议第一阶段由李耀宗主持,艾永循代表学校致辞。艾永循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指出学校护理学专业自2019年以校级课题为起点推进教学改革,相关成果已获武汉文理学院教学质量奖一等奖,此次鉴定会既是对教学改革成效的检验,更是为后续申报省级教育成果奖夯实基础,期待通过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德能并重、聚焦临床”的培养模式,为护理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成果进一步完善。

艾永循院长致辞
会议第二阶段由陈建国主持。首先,全体专家现场签署《教学成果鉴定工作承诺书》,明确鉴定工作的公正、严谨原则。随后,课题负责人曹佑梅围绕成果展开汇报,她以“多元评价驱动,德能并重,聚焦临床——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从研究背景与痛点、解决方法、创新点及实践成效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她指出,传统护理人才培养存在评价体系单一、德技培养脱节、教学与临床脱节三大痛点,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构建了“多元评价驱动的教学评一体化生态”,创建“课程-实践-文化”三维德能融合机制,创新“标准-过程-出口”全程协同的校院共育机制,实现教学与临床岗位“零距离”对接。经过6年实践,武汉文理学院护理学专业取得了学生职业资格证通过率超9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以上入职同济协和等三甲医院,92%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的满意度从82%提升至98%,相关改革模式已被武昌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借鉴,并获人民网、极目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等众多教育实效成果。

曹佑梅副教授进行课题汇报
汇报结束后,进入专家提问与答辩环节。各位专家结合汇报内容与行业需求,从成果定位、数据量化、理论高度、推广价值等方面提出建议:建议在成果名称中更突出“实战型”人才培养特色;强化理论依据,建立更完善的教学模型;补充与985/211高校及同类院校的对比数据;扩充部分支撑材料;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进一步梳理社会评价案例并归类呈现;适当结合教学新技术与学科交叉体现“新医科”要求等。艾永循、李耀宗等与专家深入交流课题审改细节。

刘宇炜教授点评发言

汪晖教授点评发言

陈英教授点评发言

黄桂林护士长点评发言

现场课题审核、研讨
答辩环节后,专家们进入闭门讨论环节,围绕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展开充分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鉴定意见并签字确认。随后,陈建国代表鉴定委员会表示武汉文理学院“多元评价驱动,德能并重,聚焦临床-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立足新时代护理教育发展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家组评价:创新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了“重分数”到“重素养”的根本转变;创新德能融合机制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校院协同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临床需求的无缝对接。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教学成果理念先进、体系完整、方法创新、成效显著,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同意通过鉴定。

陈建国教授宣布鉴定结果
此次鉴定会的成功举办为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的进一步推广与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在护理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扎实成效。医学院将以此次鉴定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